納米(nm),國際通用名稱為nanometer,簡寫nm。是長度的度量單位。1納米=10的負9次方米,長度單位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樣,是長度的度量單位。1納米相當于4倍原子大小,一納米的物體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個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般。
隨著納米和生物醫藥技術的融合的發展,納米科技給生命科學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尤其是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的診療。納米科技可以在機體內隨血液循環,帶來更精準的診斷;常規治療藥物納米化,可提高藥效、減少用量、降低副作用,使得更有效的治療。難吸收或難溶性的藥物制成納米粉粒或懸浮液,可使其變得容易吸收,提高了藥物的利用度,此外,納米化藥物容易透過血管和組織屏障,易被巨噬細胞吞噬,故亦能增強藥物的靶向性。
對于球形顆粒,已經發現,隨著直徑增加,在非RES器官中累積的顆粒數量直接減少,這表明使用較小的顆粒可以提供更均勻的組織分布。納米粒子由于粒徑小,進入體循環后主要被網狀內皮系統( RES)中的白細胞、單核細胞以及巨噬細胞吞噬,而RES系統主要包括肝、脾和骨髓。載藥的納米粒子進入血管后,靶向作用于RES系統。為減少RES系統對納米粒子的吞噬,延長體內循環時間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①直接降低RES系統的攝取活性。②高分子物質包裹納米粒子。研究結果證實,用聚乙二醇及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包衣的納米粒子被肝、脾攝取減少,延長納米粒子體內循環時間效果明顯。③體外磁性導向。制備含磁性物質的載藥納米粒子,并外加磁場達到靶向給藥目的。④抗體包衣納米粒子。使用抗體包衣后不僅可延長循環時間,而且可將納米粒子選擇性地導向靶位。
1.Scott E. McNeil. Nanotechnology for the biologist. Journal of Leukoc Biol 2005; 78:585–94.
2.William C. Zamboni, Vladimir Torchilin, Anil K. Patri, Jeff Hrkach, Stephen Stern, Robert Lee, Andre Nel, Nicholas J. Panaro and Piotr Grodzinski.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of anticancer agent-incorporating polymer micelles. Clin Cancer Res 2012; 18:3229–41.
3.P.Decuzzi, B.Godin, T.Tanaka, S.-Y.Lee, C.Chiappini, X.Liu, M.Ferrari. Size and shape effects in the biodistribution of intravascularly injected particles. J Control Release 2010; 141:320-327.
獨家代理
中國大陸地區
生產廠家
歐洲荷蘭王國
獨家代理
香港臺灣澳門
Copyright ? 2004-2023 靶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2732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