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6日,美國斯隆凱瑟琳癌癥研究所免疫學系教授Geissmann博士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IF:64.8)發表了題為“The nuclear factor ID3 endows macrophages with a potent anti-tumour activity”的研究性論文。
巨噬細胞的激活受激活和抑制受體之間的平衡控制,但激活和抑制受體會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論文中,Kupffer細胞譜系決定因子ID3控制這種平衡,選擇性地賦予Kupffer細胞吞噬活腫瘤細胞的能力,并協調自然殺傷細胞和CD8 T淋巴細胞效應細胞在肝臟中的招募、增殖和激活,以限制各種腫瘤的生長。ID3的表達是必要和充分的,使巨噬細胞有能力形成有效的抗腫瘤生態位。此外,ID3通過調節轉錄因子ELK1和E2A在SIRPA基因位點的結合,進一步調控巨噬細胞的活性。該研究揭示了ID3在調控肝臟特有巨噬細胞中的新機制,為肝臟及其他腫瘤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和引用可能性。
論文結論亮點:
1、該研究闡明了ID3在調控肝臟特有巨噬細胞中的新機制,為肝臟及其他腫瘤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2、該研究發現了ID3在其他類型巨噬細胞中的作用及其表達與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
枯否細胞(Kupffer cells,KC) 是肝臟中的常駐巨噬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能力,是介導轉移抵抗的良好候選者。研究者使用特異性抑制劑去除小鼠的巨噬細胞,發現可增加多種腫瘤細胞系的肝轉移,這與肝巨噬細胞(Kupffer細胞,KC)的抗腫瘤作用一致。因此,作者在巨噬細胞缺陷小鼠的遺傳模型中分析了肝臟巨噬細胞亞群在長期同基因胰腺癌模型中的作用。
研究者還培育了多種基因型缺陷的小鼠,通過門靜脈注射、巨噬細胞耗竭、小鼠荷瘤、流式細胞術等實驗手段來觀察KCs對于不同來源腫瘤肝轉移的影響。數據表明,與BMDM相比,KCs對門靜脈循環的腫瘤細胞在肝臟的植入具有強大的屏障作用,并對它們隨后在肝臟和肺中的生長產生強烈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KCs抑制腫瘤生長
總之,該研究表明ID3是免疫反應對癌癥的主調控因子,它對于組織一個有效的局部巨噬細胞驅動的抗腫瘤反應是必要和足夠的,并且可以用于癌癥細胞治療。這項研究也提示我們,在未來設計癌癥治療策略時,可以考慮構建表達ID3的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清除/耗竭試劑Clodronateliposomes:氯膦酸二鈉脂質體(liposoma,荷蘭,貨號CP-005-005)是研究巨噬細胞功能的重要手段。對于肝臟定居巨噬細胞的清除,我們推薦尾靜脈注射,注射后24h,通過流式檢測F4/80和CD11b雙陽的巨噬細胞群體,或者免疫組化,免疫熒光檢測F4/80,幾乎95%以上巨噬細胞被清除。本文研究中,作者使用了特異性清除肝臟的條件敲除小鼠,這樣更特異研究肝臟巨噬細胞。
原始文獻
1. Zihou Deng et al., The nuclear factor ID3 endows macrophages with a potent anti-tumour activity, Nature. (202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950-4
獨家代理
中國大陸地區
生產廠家
歐洲荷蘭王國
獨家代理
香港臺灣澳門
Copyright ? 2004-2023 靶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27329號-1